close





多看書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腦袋,最近看到這本書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覺得很不錯,很想買來看看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朋友推薦我上網路書局買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不止省去交通通勤的時間,還會幫你把書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宅配到家,覺得對朝九晚五的小資族真的很方便,如果你也想買這本書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也可以上網路書局比價看看,或是逛逛其他的書籍也不錯唷!

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

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

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280627692&RID=C1000302652&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相關影片























    《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



    新聞是一時的,但每一則對話背後傳達的一種普世價值,一種思辨學習,或是一種因應之道,才是給孩子恆久的禮物。








    這是因應時代變遷的新教養難題──不是害怕孩子訊息不足,而是如何在紛亂的資料當中,培養不被媒體左右的心智能力!








    這是知性的親子對話與感性的循循善誘──爸爸與女兒互相提問,呈現兩代間的不同觀察;書中對話平易近人,任何家長都能引用並與孩子輕鬆交流。








    這是一本大大突破教養書範疇的指南──不僅強化父母與孩子的知識視野,也可從中汲取面對世界的正確態度。








    在李偉文與孩子的「假日餐桌課程」、「媒體識讀講堂」上,透過自由討論、開放講解,逐步引導孩子做有效思索。於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在巨變時代裡,每個人都必須謙虛」、「不能只憑理所當然的正直要求別人」、「量變往往會帶動質變」、「不要被單一事實給誤導」、「你願意為什麼價值付出什麼代價」......,良好價值觀的建立,能衝破新聞迷障,以思辨化為澎湃的知識力量。








    在資訊無所不在的時代,協助孩子正確理解世界,此時此刻正是關鍵!
















      最有力量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王文靜 商周集團執行長




      何榮幸 《天下雜誌》總主筆




      吳筱玫 政治大學新聞系系主任




      林元輝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彭懷恩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黃哲斌 《父親這回事》作者








      「面對媒體亂象,主流媒體的收視率掛帥、新聞破碎化當然難辭其咎,追求點擊數、缺乏查證但影響力驚人的網路訊息,其負面效應同樣不容小覷。在這種情勢下,父母於生活中協助孩子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其角色其實比以往更加關鍵;家庭中的媒體識讀教育也因而更形重要。」──何榮幸




















    • 作者介紹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一對雙胞胎的父親,無數荒野志工的好友,在對環境的大愛與對家人的慈愛之間,享受生命的美好。自言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著有《教養可以這麼浪漫》、《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教養,無所不在》、《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等書,樂於分享個人在教養上的心得,其「浪漫教養」的主張影響了無數人。

      著作
      《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李偉文的200個環境關鍵字》
      《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李偉文最想與你分享的60句話》
      《迷路原為看花開》
      《教養,無所不在》
      《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AB寶的親子交換日記》等多本

      作者相關著作:《





      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 從艾倫迪波頓到李偉文/何榮幸
        信用轉貸



        自序1 家長必須面對的自力救濟/




        自序2 親愛的偉文講堂/A寶李欣澄




        自序3 看「懂」新聞不懂的事/B寶李欣恬




        前言 為「孩子的媒體識讀素養」扎根








        第一部 最熱關鍵字的關鍵解讀




        01還有什麼可以吃啊?




        02選系或選校?高職或高中?




        03捷運殺人事件的啟示




        04服貿、反服貿與全球化浪潮




        05香港佔中到底算成功還是失敗?




        06我們是偏藍還是偏綠?




        07從金城武樹到最美的一棵樹




        08伊波拉與狂犬病




        093D列印是工業革命還是一場夢幻?








        第二部 孩子能正確理解,還是片面歪解?




        10原來並沒有瘋狗浪?




        11建立人脈要不要花錢?




        12台灣的未來會是又少又老又窮?




        13大問題小問題,解決問題或製造問題




        14打工度假是變相台勞嗎?




        15如何分辨網路的假消息?




        16說說民主與獨裁




        17想成功也想做好事的職涯選擇








        第三部 向左走,向右走?你的判讀就是衛星導航




        18微笑單車的逆轉勝




        19登革熱與海水滅蚊




        20拜拜一定要燒香嗎?




        21但願十八歲就懂的事




        22北宜直鐵、蘇花高該不該建?




        23文化部獨厚雲門舞集?




        24從同性婚姻到多元成家




        25小七是惡靈還是土地公?








        第四部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未來




        26訂做一個完美的孩子




        27資源回收是一門好生意




        28農夫這行業,已和你想得不一樣?




        29機器人會取代我們的工作嗎?




        30紙本書會不會消失呀?




        31新時代裡最美的文化景觀




        32不是暖化嗎?怎麼冬天那麼冷?




        33基因改造食品可不可以吃?




        34石油浩劫是狼來了的恐嚇嗎?






















      【作者序1】








      家長必須面對的自力救濟/李偉文








      當我的雙胞胎女兒AB寶上了中學之後,我就一直想寫這樣的一本書,因為我相信我的困惑與疑慮,也會是其他家長的擔心。








      擔心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開始社會化,建立他們自己的價值觀,而另一方面我們也知道,父母往往只能照顧他們的食衣住行基本生活所需,但是孩子透過網路看了哪些東西?交了什麼朋友?同儕在社群裡流轉的訊息是否偏激或極端?我們無從得知也無法掌握。








      當大人不跟孩子討論這些社會議題,他們就只能從網路上抓取一鱗半爪的資訊,就如同許多教授傳播學的學者的憂慮,在討論公共事務時,網路鄉民特別「酸」,習慣斷章取義,惡意扭曲,甚至竄改資料,隨口亂罵,而愈極端的言論愈容易引起注意與傳播,於是在追求按「讚」與關注的社群中,往往就只剩下偏頗與誇張的意見表達。








      因此,這幾年我被迫地「浪費」我許多寶貴的時間,蒐集各大媒體與雜誌期刊的新聞,做為與孩子討論的教材,希望能夠協助孩子的視野穿透混沌的雜訊和似是而非的論點,建立自己的觀點。








      我與AB寶除了每天吃飯閒聊、散步親子時間的談論之外,還正正式式上了七、八十堂「偉文講堂」(這是孩子主動攝影留存紀錄時所取的名字),背景知識的講解或提供更多資訊,並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希望能夠從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中,協助她們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而後做出有意義且有效的行動。








      我總是認為,公民教育的前提是品格教育,必須先有關懷社會的心意,然後輔以知識,也就是對議題認識的深度,再來是思考與論辯的能力,最後是願意付出行動的實踐能力。








      這本書只是我對自己孩子進行公民教育的初步努力,不過既然已花了許多時間,就秉持著拋磚引玉的心情與其他家長分享。限於篇幅的關係,這幾十個議題只是我們家討論過數百個題目的一小部分,敘述方式也限於閱讀的方便性,無法將我們平常會正反思辨、質疑討論的過程一一呈現;甚至我的論點你或許不同意,或者我所獲得的資訊來源不盡正確,這些缺漏,也只能請大家多多包涵。








      同時,我也要慎重地強調,文章裡的看法只是我引導孩子思考的題材,我不認為我的意見就是真相。其實大部分的時候,我相信這些社會議題如同我們的真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真相或絕對的真理,我們只能謙虛地要求自己要有向真相靠近的誠懇。








      【作者序2】








      親愛的偉文講堂(A寶/李欣澄)








      很多人以為我和妹妹是虛構人物,尤其是我們的小名A寶、B寶(源於英文名Alfa、Beta)像極了耳熟能詳的小明與老王,而當知道我們「活生生」地存在時,不免滿腹懷疑地問我們:「書中的對話是真實的嗎?你們真的是這樣互動的嗎?」我還常被朋友虧:「哎呦,你在文章裡怎麼感覺聰明又溫柔,跟現實中差很多耶......」或是被以同情的眼光看待:「啊,你怎麼又被出賣了呢?」








      我總會用「就像許多電影一樣,是Base on true story」的說法來回答他們。或許裡面有些對話沒有發生過,或許我們沒有那麼嚴肅,或許......,但是,書中討論的主題與場景,是真確存在過的。也許是被「出賣」久了,從一開始的排斥反抗、無感接受,到後來慢慢認同。說實話,這本書算是我被出賣得最「心甘情願」的一次了!








      「我們只有在人生的前十八年左右窩在教室裡,後續的人生則是一再受到新聞媒體的教導。當正式教育結束後,新聞就接手成為我們的老師。」我非常喜歡這段話,對現代人來說,新聞是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工具。但是,我們常常不知道要怎麼閱讀新聞?不知道新聞與我們何干?伊波拉對我們有什麼影響?蘇花高是怎麼一回事?






      車貸轉貸流程

      還記得在升學壓力最大的高二下學期和高三,老爸會利用週末時光,與我們討論各式議題。老爸開講,不亦樂乎,滔滔不絕,深入淺出,時而逼問我們的看法,時而因為我們的「無知」笑得東倒西歪。我們交流彼此如對服貿的想法,對各種議題的瞭解程度,聆聽對方不一樣的切入點,短短一個多小時,就像上了一堂課,因此,我們稱這段時光為「偉文講堂」。








      進入大學後,我們就像在十字路口分道揚鑣,各有各的生活。家人齊聚的時間變少了,偉文講堂被迫停課。我們各自走在沿途風景壯麗新奇、五顏六色的學習道路上,處處是陌生的新事物。全球化的時代,打開電腦,連上網路,世界就在我們眼前。接觸的資訊更多了,好的媒體更多了,閱讀的新聞也更多了,我們很懷念「偉文講堂」。偉文講堂好比在學習道路上的「發呆亭」──在這裡,我們停下來,喝點水、吃些小點心,聊聊天、交流想法,充電再上路。輕鬆但不隨便,有趣但不失知識性,讓我多些基本常識,多些看事情不同的角度與觀點。








      謝謝出版社的用心,讓「偉文講堂」以紙本的方式復課。謝謝老爸、老媽和傻妹,也謝謝正在閱讀的你,歡迎來到偉文講堂!








      【作者序3】








      看「懂」新聞不懂的事(B寶/李欣恬)








      「你對這事件看法如何?什麼?你竟然不知道這則新聞?書白念了......」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也是我的知識堡壘被炸得體無完膚的年代。高中、大學不只課業多,通往巨人肩膀的路途只有愈來愈遠;而新聞太多,更是龐大無形的壓力,使我們近乎滅頂在紛紛擾擾、浩浩湯湯的口水泡沫中。








      在一個講求「自我表達」的時代氛圍,當我們對一個議題「沒意見」,就是天大的不該;倘若根本不知道那個議題,那就「太恥辱」到不敢承認,只得趕緊抓取一兩個關鍵字,亂槍打鳥附和附和。








      在學校的正常軌道裡,本來就不應只管鐵軌上的顛簸與驚奇,不該緊閉窗戶不管社會的脈動,因此,「新聞媒體」就是我們賴以為生的氣窗。但,隨便一個重大新聞,就值得專家學者研究好些日子,傾注大量時間亦步亦趨地跟著社會各種聲音與角度,是非人生活。在眾多雜訊裡,找到那關鍵的資訊,整合成知識與洞見,是需要經過練習的。








      看新聞,重要的是看「懂」新聞,甚至是看「懂」新聞不懂的事。但,到底要如何「看新聞、談新聞」,最後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呢?總是新聞局外人的我,直到某個寒假選修「偉文講堂」,才開始愛上新聞議題,從新聞議題裡學習思辨。








      「偉文講堂」上起來充滿刺激興奮,卻又令人挫敗打擊。一開始我與姊姊會先迅速讀完一篇新聞或社論,接著要在三分鐘及二十秒內,或概述,或假裝要把這則訊息傳達給小朋友般起個吸引人的引言,或縱橫比較、表達看法與評論。之後是講師開講,大砲猛轟,從起頭的小考驗下手切入,剖析各種議題。引導過程以問題與答辯,攻防來往,實在很精采又常常很爆笑(因為我們的滑稽與無知常常讓自己忍不住嘲笑自己),讓我們欲罷不能,從早餐一路到晚餐到宵夜。








      新聞議題非常有趣,當我真正探究它,才悟到其中的精采引人之處。這本書不能以公民教科書般來讀,這本書只是眾多雜訊裡的一種觀點,一種看事情的方式與想法。容我們一起思辨與討論,或許每一次重看,都會在腦中打起辯論比賽,重現「偉文講堂」的美好時光。










      【前言】








      為孩子的「媒體識讀素養」扎根








      女兒上高中後,學校某些科目的老師會在課堂上提及一些新聞議題,有時候甚至要她們以雜誌的封面故事來做專題報告,於是她們逐漸關注起目前的社會話題,通常也會詢問一下我的看法。








      也就在跟她們討論的過程中,發現她們理解議題與解讀新聞的能力很弱;同時也發現,老師雖然以這些時事為素材,但也沒有好好分析,不知道是時間不夠,還是本身缺乏相關的背景知識。








      常常很感慨,現代人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為止,醒著的時間幾乎無時無刻不被無所不在的資訊包圍,從原先的電視、廣播,到如今的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現在家長的教養難題已不是害怕孩子訊息不足,反而是如何協助他們培養不被媒體左右的心智能力,並且在紛亂的資料當中,獲得真正有用的訊息。


      台新信貸照會






      這是個複雜的世界,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沒有簡單或終極的解答,偏偏現今從網路到傳統媒體的報導,都朝向「輕薄短小」,不可避免的片斷化且零碎化。現代人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瞭解事情為什麼會這樣?前因後果是如何?對我們會有哪些影響?








      於是從兩年前的春天開始,每個星期假日,我會利用早、午或晚餐的時間,正式為她們上課,進行我們家的「媒體識讀」教育。通常以雜誌的專欄或專題報導,報紙的社論或專論影印為教材,含括一兩篇相關文章為一個主題,至少講解討論一個小時左右。








      我通常會以馬錶測量她們看完一篇文章要花多久時間,然後要她們立刻複述文章的立論重點,或追索作者的寫作動機......等等。(能用自己的話清楚地講,才代表真正看懂。)接著,我會就文章所涵蓋的專有名詞與背景知識詳加說明,引導她們去思索: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現象的發生?這些狀況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如果事情不這麼發生,可以有哪些改變,必須做哪些努力?......








      總之,我希望她們能把問題看得深一點,也希望從這些攸關每個人生活的事件裡,引起她們追求知識的動機。








      經過這樣的訓練,後來在女兒上下學間隙翻閱每天報紙的短短時間裡,也會交換一下意見。(這與正式上課需要刻意挑好主題、影印教材是不一樣的。)








      就像這本書裡所收錄的數十個議題,任何一個會引起社會普遍關注的新聞,一定含帶著社會當下集體的潛意識,或許是憂慮,或許是恐懼,都很值得父母陪著孩子進一步探索。








      【推薦序】








      從艾倫迪波頓到李偉文何榮幸(《天下雜誌》總主筆)








      地球的那一端,以《哲學的慰藉》等著作聞名的英倫才子艾倫.迪波頓,去年底出版《新聞的騷動:狄波頓的深入報導與慰藉》新作,大談各類新聞出了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洞見新聞的本質。








      地球的這一端,在環保運動掀起溫柔革命,近年則以親子作家著稱的李偉文,把他和兩個孩子的「假日餐桌對話」集結成《看新聞學思考》,讓讀者瞭解,他如何帶領孩子思考與解讀新聞。








      從艾倫.迪波頓到李偉文,他們相隔如此遙遠,心裡所想與付諸實踐的卻是同一件事:媒體識讀。他們都不是用傳播院校的方法論來解讀新聞,但他們分析新聞的方式卻更可能深入人心。








      讀者會發現,他們共同指向當前新聞的最核心問題:「破碎化」,並提出了相同的出路:重新將新聞「脈絡化」,說清楚重要新聞的來龍去脈,才能真正瞭解重要新聞的意義。








      儘管如此,艾倫.迪波頓與李偉文的書寫方式卻完全不同。艾倫.迪波頓基本上是在跟知識分子、中產階級對話,字裡行間流露濃濃的菁英氣息;李偉文的努力方向則是「讓高中生也看得懂」,書中對話相當平易近人,任何家長都能引用各章節與孩子輕鬆交流。








      我想,這是李偉文一以貫之「童子軍精神」的再次展現。








      六年前,我在《中國時報》負責「我的小革命」專版時,曾與同事黃哲斌到三重牙醫診所專訪李偉文。








      那次深度訪談,讓我瞭解眼前這位曾經擔任童軍團長,每週平均只看診二十三小時,卻花另外二十三小時擔任環保志工的非典型牙醫,如何拒絕高薪挖角誘惑,堅持「錢夠用就好」,然後用童子軍的服務精神實現成人的夢想,努力創建一支生態志工大軍。








      那時候,李偉文剛出版《傾聽自己的鼓聲》,與讀者分享他的人生上半場經歷。但他的兩個女兒還小,還沒辦法跟父親針對公共政策進行討論。而積鬱壓抑的台灣年輕世代,也還未集體發出怒吼。








      如今,李偉文的兩個女兒已經上大學,正是人生最好奇與最疑惑的時刻。台灣年輕世代則繼一九九○年野百合學運之後,在去年三月的太陽花學運中勇敢發聲。李偉文把攸關世代正義、土地正義、居住正義的各項公共議題帶進家庭,至今已有七十多堂「假日餐桌課程」,足見其陪伴孩子成長、引導孩子關懷社會的用心。








      而翻開本書各章,讀者更可清楚看見,儘管網路時代資訊爆炸,民眾卻未必能夠全面掌握重要議題的面貌,家庭中的媒體識讀教育因而更形重要。








      面對媒體亂象,主流媒體的收視率掛帥、新聞破碎化當然難辭其咎,追求點擊數、缺乏查證但影響力驚人的網路訊息,其負面效應同樣不容小覷。在這種情勢下,父母於生活中協助孩子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其角色其實比以往更加關鍵。








      當然,家庭媒體識讀教育也應避免,父母以由上而下的權威,將自身價值觀強加於孩子身上,導致孩子帶著同樣的偏見看待世界。就此而言,李偉文雖對孩子明確傳達了環保優先、反對全球化等既定價值,卻是以討論、對話的民主方式進行,而且不提出「標準答案」,相信孩子的自由心靈終會找到出路。








      畢竟,從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到作家,無論李偉文從事什麼工作,無論是在診所或是家庭,他的內心深處,應該都還是那個樂於助人、好交朋友、喜歡討論、勇於行動、強調平等分享的童子軍大男孩。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68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李偉文

      追蹤











    • 出版社:遠流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5/2/26








    • ISBN:9789573275909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

    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

    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280627692&RID=C1000302652&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評價,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哪裡買,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評比,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推薦2017,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價格,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特賣會,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折扣價,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推薦好書,看新聞學思考:增進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力與知識力好書推薦

    去年底以來好不容易出現的房市「小陽春」又出現亂流。昨(8)日最新公布的「住展風向球」連續三個月亮出黃藍燈,專家解讀,房市離回春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的「住展風向球」,2017年5月總分降至32.1分,比4月略少0.1分,對應燈號雖仍維持黃藍燈,但已十分逼近藍燈的警戒線。而在風向球6項統計指標中,新成屋供給量、議價率2大指標上揚;另廣告批數、來人組數2大指標則意外雙雙下滑;至於預售推案量、成交組數則持平。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5月數據顯示市況依然陷於膠著,雖不至於太差,但也嗅不到強勁復甦味道。

    何世昌表示,最近新成屋案齊出,新增成屋戶數激增,單一案量逾10億以上的指標案為北投「美樹」、中和「福璽?景安」、三重「活力HOYA」與「水岸長堤」、新莊「遠雄國匯」、林口「展悅CEO」與「展悅ECD」、中壢「龍騰富御」、蘆竹「寶欣樂GO+」,新增戶數為今年來單月第二高。在報紙廣告批數方面,雖然推案量不低,但業者銷售信心卻意外下滑,5月降至約1.96萬批,月減18.3%。何世昌表示,廣告訴求方面,低首付、低自備仍是主流;另加入「公司貸」戰局的業者越來越多。此外,將廣告投放到大台北的中、南部建案數量並未消退,高雄建案廣告量稍勝台中,顯示台北頂端客層還是外縣市必爭目標。何世昌指出,隨著部份建案陸續調降開價、部份建案調漲成交價,以及部份讓利案以趨近「不二價」方式銷售,平均議價率持續收斂,議價率分數上揚一個級距;但以目前市場氛圍而言卻不利成交。議價空間縮小已開始影響市場,5月來客組數較4月減逾1成多。另外成交組數指標也下滑、所幸減幅在1成以內,又以新竹、宜蘭、基隆等地區人氣衰退較明顯。至於市況較佳的區域,則以桃園、中壢、蘆竹南崁、淡海新市鎮、中和較突出,來人與成交組數均位於高標。何世昌表示,風向球已連續三個月亮出黃藍燈,因議價空間急速收斂,背離目前買方需求,也直接導致人氣、買氣的衰退,短期內房市恐怕還是會持續在低谷徘徊。(工商時報)

    去年底以來好不容易出現的房市「小陽春」又出現亂流。昨(8)日最新公布的「住展風向球」連續三個月亮出黃藍燈,專家解讀,房市離回春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的「住展風向球」,2017年5月總分降至32.1分,比4月略少0.1分,對應燈號雖仍維持黃藍燈,但已十分逼近藍燈的警戒線。而在風向球6項統計指標中,新成屋供給量、議價率2大指標上揚;另廣告批數、來人組數2大指標則意外雙雙下滑;至於預售推案量、成交組數則持平。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5月數據顯示市況依然陷於膠著,雖不至於太差,但也嗅不到強勁復甦味道。

    何世昌表示,最近新成屋案齊出,新增成屋戶數激增,單一案量逾10億以上的指標案為北投「美樹」、中和「福璽?景安」、三重「活力HOYA」與「水岸長堤」、新莊「遠雄國匯」、林口「展悅CEO」與「展悅ECD」、中壢「龍騰富御」、蘆竹「寶欣樂GO+」,新增戶數為今年來單月第二高。在報紙廣告批數方面,雖然推案量不低,但業者銷售信心卻意外下滑,5月降至約1.96萬批,月減18.3%。何世昌表示,廣告訴求方面,低首付、低自備仍是主流;另加入「公司貸」戰局的業者越來越多。此外,將廣告投放到大台北的中、南部建案數量並未消退,高雄建案廣告量稍勝台中,顯示台北頂端客層還是外縣市必爭目標。何世昌指出,隨著部份建案陸續調降開價、部份建案調漲成交價,以及部份讓利案以趨近「不二價」方式銷售,平均議價率持續收斂,議價率分數上揚一個級距;但以目前市場氛圍而言卻不利成交。議價空間縮小已開始影響市場,5月來客組數較4月減逾1成多。另外成交組數指標也下滑、所幸減幅在1成以內,又以新竹、宜蘭、基隆等地區人氣衰退較明顯。至於市況較佳的區域,則以桃園、中壢、蘆竹南崁、淡海新市鎮、中和較突出,來人與成交組數均位於高標。何世昌表示,風向球已連續三個月亮出黃藍燈,因議價空間急速收斂,背離目前買方需求,也直接導致人氣、買氣的衰退,短期內房市恐怕還是會持續在低谷徘徊。(工商時報)

    去年底以來好不容易出現的房市「小陽春」又出現亂流。昨(8)日最新公布的「住展風向球」連續三個月亮出黃藍燈,專家解讀,房市離回春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的「住展風向球」,2017年5月總分降至32.1分,比4月略少0.1分,對應燈號雖仍維持黃藍燈,但已十分逼近藍燈的警戒線。而在風向球6項統計指標中,新成屋供給量、議價率2大指標上揚;另廣告批數、來人組數2大指標則意外雙雙下滑;至於預售推案量、成交組數則持平。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5月數據顯示市況依然陷於膠著,雖不至於太差,但也嗅不到強勁復甦味道。

    何世昌表示,最近新成屋案齊出,新增成屋戶數激增,單一案量逾10億以上的指標案為北投「美樹」、中和「福璽?景安」、三重「活力HOYA」與「水岸長堤」、新莊「遠雄國匯」、林口「展悅CEO」與「展悅ECD」、中壢「龍騰富御」、蘆竹「寶欣樂GO+」,新增戶數為今年來單月第二高。在報紙廣告批數方面,雖然推案量不低,但業者銷售信心卻意外下滑,5月降至約1.96萬批,月減18.3%。何世昌表示,廣告訴求方面,低首付、低自備仍是主流;另加入「公司貸」戰局的業者越來越多。此外,將廣告投放到大台北的中、南部建案數量並未消退,高雄建案廣告量稍勝台中,顯示台北頂端客層還是外縣市必爭目標。何世昌指出,隨著部份建案陸續調降開價、部份建案調漲成交價,以及部份讓利案以趨近「不二價」方式銷售,平均議價率持續收斂,議價率分數上揚一個級距;但以目前市場氛圍而言卻不利成交。議價空間縮小已開始影響市場,5月來客組數較4月減逾1成多。另外成交組數指標也下滑、所幸減幅在1成以內,又以新竹、宜蘭、基隆等地區人氣衰退較明顯。至於市況較佳的區域,則以桃園、中壢、蘆竹南崁、淡海新市鎮、中和較突出,來人與成交組數均位於高標。何世昌表示,風向球已連續三個月亮出黃藍燈,因議價空間急速收斂,背離目前買方需求,也直接導致人氣、買氣的衰退,短期內房市恐怕還是會持續在低谷徘徊。(工商時報)
    85C095824861CC8C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civy57guleah 的頭像
    pcivy57guleah

    好康消息情報

    pcivy57gule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